应急避难场所(应急避难场所标志图片)
大家好,相信到目前为止很多朋友对于应急避难场所和应急避难场所标志图片不太懂,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应急避难场所相关的知识点,文章篇幅可能较长,大家耐心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1应急避难场所管理办法
第十二条 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在审核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时,涉及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应当就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设计方案征求同级人民政府应急管理机构和地震工作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定期组织地震应急避难场所产权单位或者管理单位开展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启用、运行演练。
新《规定》进一步明晰了危险货物范围、强化了危险货物铁路运输全链条管理、加大了对监管执法的保障力度。
二级应急避难场所:在三级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基础上,在棚宿区配置灭火工具或器材设施,根据避难场所容纳的人数和生活时间,在场所内或周边设置储备应急生活物资的设施,设置广播、图像监控、有线通信、无线通信等应急管理设施。
四川省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应遵循以下准则:场所应设置在安全的区域,避开可能发生灾害的区域,如洪水、地震、火灾等危险区域。场所应具有足够的空间,方便人员居住和活动。
2应急避难场所国家标准
法律分析:三级应急避难场所为街道、社区或大单位级。一般规模不少于2千平方米可用面积,可容纳1千人以上,可供受灾居民避难(生活)10天以内,服务半径500米左右。
按照国家标准,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分为三类:Ⅲ类(三类)要具备基本设施配置,能保障避难人员的基本生活需求,可安置受助人员10天以内。
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标准是要有食品、药品当物资储备库。要有供水设施,生活水达到国家标准。要有排污系统及垃圾集中存放点。要有供电设施。要保证应急避难场所的照明需求。要有通讯设施。无线信号要覆盖应急场所。
法律分析:人均应急避难场所面积指按照避难人数为 70%的常住人口计算全市应急避难场所人均面积。
第十四条 应急避难场所的设计、建设或者改造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用作室内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工程,其抗震设计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设防要求和相关设计规范。
场地型应急避难场所:用地类型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公园、广场、公共绿地、体育场、学校操场等开敞空间。依据本市灾害防御措施,在台风预警发布后,用于接纳受灾人员紧急疏散时或较长时间避难及生活,确保避难人员安全。
3应急避难场所分几类
1、按照国家标准,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分为三类:Ⅲ类(三类)要具备基本设施配置,能保障避难人员的基本生活需求,可安置受助人员10天以内。
2、应急避难场所分为三类: 场所设施完善,可供市民生活30天; 场所设施较为完善,可供生活10天; 场所有基本生活设施,可供临时避难。
3、法律分析:三级应急避难场所为街道、社区或大单位级。一般规模不少于2千平方米可用面积,可容纳1千人以上,可供受灾居民避难(生活)10天以内,服务半径500米左右。
4、地震发生时,应远离高大建筑物,树木,大型广告牌;寻找空旷的地方蹲下并双手抱头。像广场,学校操场等这些就是很好的避难场所。如果地震发生时在室内,要远离高大家具,并躲在坚固桌子或床底下,千万不能跳楼。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