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单反镜头知识入门(单反镜头的基本知识)

2023-02-13 生活 79 作者:佚名

大家好,关于单反镜头知识入门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单反镜头的基本知识的相关知识,文章篇幅可能较长,还望大家耐心阅读,希望本篇文章对各位有所帮助!

1单反镜头参数知识讲解

单反相机已经成为很多人业余 文化 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带动了社会上的摄影热。在单反相机的摄影中更好地运用自然光无疑是最理想的拍摄模式,而自然光源的运用 方法 则是对摄影者重要的考验。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

单反镜头参数知识1:光圈

镜头内,口径可变的圆形通光孔,这个结构我们把它称为光圈。组成光圈的叶片就称为“光圈叶片”。(理论上叶片数越多,焦外越自然,越圆)。光圈在机身上通常以f—来表示,比如F5.6,F8,F16 。我们把它称为光圈值,简称光圈。数字越大,光圈越小。

形象地讲:光圈就是瞳孔。

光线暗,瞳孔放大,增大进光量。光线强,瞳孔缩小,减小进光量。

光圈大小,决定单位时间通光量的多少。f值越大,通光越多

光圈的作用,类似下图“阀门”的开合,水龙头为光线)

iso一定,光圈越小,快门越慢,光圈越大,快门越快。

结论:

大光圈,浅景深,背景虚化。同条件下提高快门速度 (多用拍人) ( 例如 F1.8 )

小光圈,深景深,前后均清晰。同条件下降低快门速度 (多用拍大景)( 例如 F22 )

理论上,光圈孔径愈大,影像质素会愈好,但由于像差会随着孔径的增大而急剧增加,使影像质素变差。另外,光圈太小则会产生衍射现象(在数码摄影中,小光圈更会增加曝光时间,使影像出现噪声现象)令影像像质降低。因此,最佳光圈值便是避免以上两种现像出现的平衡点,亦即最大光圈值低1至2级。例如50 F1.8,缩到F4锐度最佳!

最佳光圈:

最佳光圈的意思是,任何一只镜头,无论是定焦还是变焦镜头,都有成像质量最好的那一档或若干档光圈。在这一档或这几档光圈下,镜头的分辨率可以发挥到极致,即达到最大的分辨率。最大分辨率指的不是前后清楚的范围(即不是景深)。

普通镜头的最佳光圈往往在f5.6-f11的范围内,所以才有那种“f8下无狗头”的说法。而高级镜头,即所为的“牛头”,其最佳光圈往往比较大,即使在全开的情况下,也可能很锐利。这就是人们为什么要花高代价购买牛头的原因之一。他们进牛头,除了焦外成像好看之外,同时也是为了追求大光圈下的高分辨率。

F1.2-F1.4的标准镜头的最佳光圈为F4;

F1.8-F2的标准镜头的最佳光圈为F4-F5.6;

F2-F2.8的定焦镜头的最佳光圈为F4-F5.6;

F2.8恒定变焦镜头的最佳光圈为F5.6;

F3.5-F5.6的变焦距镜头的最佳光圈为F8;

F4.5-F5.6的变焦距镜头的最佳光圈为F8-F11。

(数据仅供参考)

注意:

——A档光圈优先(摄影师多用此档)

1.不管拍什么.除非要保持安全快门,不然别开最大光圈拍。

2.拍风景请尽量使用F8~F11的光圈。

3.拍人物及静物特写可使用最大光圈缩1~2级之光圈。

4.安全快门请尽量控制在焦距倒数以上.广角端快门也要在1/30秒以上比较 保险 .若快门不足请提高光圈或ISO。

单反镜头参数知识2:快门

快门就是相机里控制曝光时间的装置。

其实快门是一个简称,全称叫快门速度。所谓快门速度,就是在按下快门,反光镜翻起,快门叶片打开使感光元件感光,到快门叶片关上,感光元件停止感光 其中这一段时间间隔叫做快门速度,简称快门。 在摄影术最初发明的那些年,拍张照片曝光时间一般都需要好几分钟,大部分照相机是不需要快门的,开始曝光的时候把镜头盖取下,然后看表,五分钟后盖上,照片完成。

后来,胶片的感光速度越来越快(ISO越来越高),曝光时间变为一分钟,几秒钟,1/10秒甚至几百分之一秒,这时候用手取镜头盖就不够快了。我们需要一个能准确控制曝光时间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快门。 快门有机械快门,电子快门,以及电子机械联合快门等很多种类。

安全快门: 安全快门约为——焦距的倒数。

例如:使用35mm镜头,快门速度不得低于1/35秒,使用200mm镜头时速度不得低于1/200秒,否则图片就可能糊了。(某些镜头有防抖功能,安全快门下,仍可降低快门速度1-2档)

若抓拍,需要快门优先。(提高iso,短焦段,大光圈,三脚架,等一切可以提速的工具)

1/4000快门可以抓拍瞬间。

b门功能,从按下到松开,快门开闭时间你自己掌握。:

单反镜头参数知识3:ISO感光度

ISO感光度:指的是感光元件的感光本领。感光度在胶片时代是恒定的,一个胶卷只有一个感光度,因为一个胶卷从工厂里生产出来,胶片上的银盐数量已经决定了,是不可变的。数码时代,CCD/CMOS是感光元件,感受光后产生的电流大小可以通过放大器来调节,因此感光度是可变的。感光度的英文缩写是ISO。感光度越高,感光元件的感光本领越强。同样的光圈快门条件下,感光度越高,画面越亮。

相同条件下,ISO越低,画质越好!ISO越高,快门越快!

高ISO虽然速度快,放大后,图像颗粒粗(即噪点大),不能精细出图。所以风光摄影要用最低感光度!高ISO万不得已的时候才用!

对于D3100:建议晴天100、200。阴天200—800,夜晚手持、抓拍1600,上三脚架可用100.

单反镜头参数知识4:测光和曝光

测光,就是机器去判断光的强弱明暗。

测光方式:一般为矩阵,中央,点测光。

1.测光不要对着天空,不要对着最暗的地方.要去抓中间值。

2、因为机器为方便后期,自动曝光会欠曝,导致灰蒙蒙的,白的不白,黑的不黑。所以,遇到白色要加曝光,遇到黑色要减曝光!

3.依照你拍的题材,善用测光模式(权衡测光.点测光.中央重点测光...)。

4.若遇到测光抓不准的时候,请用AE lock 对身边灰色的东西曝光锁定后再来拍摄。

5。对于M档,测光无效,但是会影响液晶屏直方图信息提示。

手动测光:

1. 寻找画面中接近18%灰的区块 。

当拍摄 经验 逐渐累积之后.我们就很容易在一个画面中找出接近18%反光率的地方.它可能是监天.可能是大太阳下的柏油路面.可能是青绿的草丛,也可能是没有粉刷过的墙面。经验可以帮助我们确认进行点测光的地方.应当多多拍摄.然后观察结果并修正自己的判断。

2.使用灰卡或是手掌来测光

如果判断中间调的经验不足或是环境混乱.可以直接将灰卡置于环境光源下,直接对着它来测光。 如果没有灰卡.可以用自己的手掌来取代。人的肤色接近18%的灰调.所以自己的手其实就是一张很好用的灰卡。不过要记得别用被太阳晒得很黑的手背.那样会影响测光结果。

曝光的准确:

拍摄时,准确的曝光是获取高质量影像的关键。后期软件来弥补曝光不正确的失误,但很难达到满意的效果。

曝光准确的影像,影调自然,颜色饱和、鲜艳;

曝光不足,影像晦暗,暗部层次损失严重;

曝光过度,影像的高光部分没有层次。

1、逆光拍摄,但不追求剪影效果

可以使用反光板或闪光灯对主体进行补光,如与被摄体距离太远而导致无法使用反光板或闪光灯进行补光时,可以使用点测光功能对主体进行精确测光,也可以使用测光表走近主体进行入射光测量。

2、被摄主体处于大面积白色背景前

由于大面积白色或浅色背景会严重影响测光表的准确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选择同方向、同等光线亮度的 其它 中灰色为主的物体来进行测光,如实在找不到参照物,则可以适当增加曝光补偿,至于增加多

少曝光量,要看现场拍摄时白色背景所占比例的大小和光线反差的强弱来确定,一般会在1-2 级之间。

3、拍摄黑色背景前的小物体

当被摄体处于黑色或深色背景时,由于黑色或深色的背景会吸收大量的光线,如果使用平均测光模式或多区测光模式都会导致曝光严重过度,应使用点测光模式对主体进行测光,如相机没有点测光功能,则可以使用曝光负补偿来解决问题,一般来说,随光线照射到主体上的强弱来决定曝光补偿值。

2单反镜头的基本知识

最简单的摄影不需要镜头,针孔就可以,它的光圈一般是f/128或更小。

单镜片镜头在早期的相机使用,成像可以比针孔锐利,光圈也更大,基本可以手持拍摄。工作光圈大概在f/12左右。由于当时使用大底片,效果可以接受。

从双镜片再到三镜片,镜头的光圈更大,成像也相当锐利,Cooke Triplet是目前已知的最好设计。如果是四片镜片,成像已经相当好,比如Zeiss Tessar(天塞),四片三组结构,其中两片粘在一起形成一组。四片结构的天塞镜头唯一的问题是光圈不能做得太大,不然像质会下降。对于35毫米相机,天塞结构的顶限是f/2.8,即使使用当前最好的光学玻璃。要光圈更大,就要更多镜片。

速度(即最大光圈)不是唯一的问题。视角越大,需要的镜片越多。一支低速小视角镜头,例如Leitz 560mm f/6.8 Telyt,只用了两片镜片。50mm f/1.4一般需要6或7片,21mm f/4.5 Zeiss Biogon使用了8片。更多的镜片使镜头更大更重也更贵。

到此为止,我们只是考虑了制造一个锐利、快速或广角的镜头需要的镜片数目,但还有另一个问题要担心,就是镜头的实际尺寸。上面560mm Telyt镜头中的两片镜片当聚焦在无限远时,必须距离胶片560mm,因此镜头有60厘米长!相反的,21mm Biogon全长为45毫米,当聚焦无限远时,镜头的光心必须距离胶片21毫米,这21毫米基本被镜片占据,使最后一片镜片离胶片只有5毫米。这就是为什么Biogon不能用于单反相机,因为没有给反光镜的空间!

远摄和倒置远摄结构

(Telephoto and Reverse-Telephoto)

解决上述两个问题的办法惊人的相似。为了缩短长焦镜头的长度,一组新的镜片--称为“远摄组”--被放在主镜组的后面。这就是一个远摄镜头(telephoto)和一个长焦镜头(long-focus)的区别。

另一方面,为了使广角镜头后面有足够空间,一组新镜片加在了主镜组的前面,被称为“倒置远摄”组,因为产生的效果和远摄镜头刚好相反。

新加入的镜片组只是改变后组与胶片的距离,并不能提高镜头的锐度,甚至会产生负作用。一支普通长焦镜头可以比远摄镜头更锐利,一支普通广角镜头也可能比 “倒置远摄”结构的镜头更锐利。因此有些长焦和广角镜头仍在生产,而广角镜头用在单反机身上时必须锁起反光镜,对焦要靠另外的取景器。有些成像质量相当好,比如Zeiss和Nikon的21mm,以及Canon的19mm。不过远摄镜头和“倒置远摄”镜头的方便性是毋庸置疑的。

变焦镜头

上面讨论的都是定焦镜头。如果镜头使用的透镜数目够多,透镜的相对位置又可以移动,就可以产生不同的焦距,也就是变焦镜头。到了这一步,透镜总数通常都是 10多片,但并不是所有透镜都为了提高镜头的锐度。细心的设计,使用高级光学玻璃,可以使变焦镜头的成像相当好,但他们仍比不上最好的定焦镜头。

为达到一定水平的锐度,变焦范围越大,需要的透镜越多。对变焦范围的衡量,通常使用变焦比。一般焦距越长,变焦比可以越大;而广角端焦距越短,就越难提供大变焦比。

大光圈需要更多,广角需要更多透镜,变焦需要更多透镜,应此变焦镜头通常光圈较小并不奇怪。大部分变焦镜头在f/4左右,可能有些较大到f/3.5左右,有些较小只有f/4.5左右,不过f/4是一个较好的平均值。大光圈变焦头不成比例的巨大、沉重,且更昂贵:从f/4到f/2.8只有一档,但你可能要多花三倍的钱。问题不在广角端,而在于长焦端。一支200mm f/2.8已经很大很贵,而一支70-210mm f/2.8将更大更贵。

另一条路是选择变光圈变焦镜头。这种镜头的结构比恒定光圈变焦镜头简单,但长焦端的光圈会比较小,而且中间焦段的实际光圈不容易确定,不过使用通镜测光的话问题不大。

镜头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制作

计算机辅助设计使现代的镜头更优秀,即使便宜的变焦头效果也可以接受。使用计算机,设计、测试和修改可以在几小时或几天内完成,而以前需要几星期甚至几个月。

然而,CAD并不总是为了制造可能的最锐利的镜头。比如较便宜的镜头,通常在锐度和成本之间进行折中。聪明的程序仅使用廉价的光学玻璃、小曲率的曲面和球面透镜就可以设计出不错的镜头。但为了得到最佳成像,必须使用特殊玻璃、大曲率和非球面等更昂贵的技术。

3.1、特殊玻璃

由最昂贵的光学玻璃制成的透镜,象纯金一样,是按照重量计价的。设计师寻找的通常是高折射率低色散玻璃。色散使不同颜色(频率)的光线聚于不同的焦平面,这显然影响了锐度。将所有颜色的光线聚在同一焦平面,就是镜头光学设计设计中的“色差校正”。能做到这样的镜头被称为“achromats”或 “achromatics”,意为“无色”。

实际上,“无色”镜头只是把红光和蓝光聚于同一平面,还有很大的校正空间。而 “apochromat”(“away from colour”)可以把红、绿、蓝光聚于同一焦点,是成像锐度显著提高,这也是为什么很多镜头广告在宣传“Apo”。由于对于摄影镜头的消色差还没有严格的定义,因此很难不怀疑有些镜头的消色差比其他更好。类似的,尼康的“ED”(极低色散)显然是指ED镜头中使用的特殊玻璃。但玻璃怎样才变得特殊呢?

很少镜头使用玻璃以外的材料。实际上,萤石由于独特的光学性质被使用。然而,萤石镜片非常贵,也非常脆弱,一些极短的冲击就能令它破碎,并且如果不与空气隔绝的话,它会逐渐分解。如今,萤石已被特殊玻璃取代(除了在不计费用的军用镜头中)。

树脂不适于制造高级镜头,通常用于廉价镜头。但是Tamron曾推出的将树脂覆盖在玻璃上的“混和非球面”镜头却很特别。

3.2、大曲率

镜片的曲率越大,制造成本越高。大曲率的优势在于,与高折射率低色散玻璃配合时,可以代替两或三片普通透镜。对于一些超广角镜头和变焦头,曲率非常大的曲面是最好的设计。

3.3、非球面

绝大多数镜头使用的只是“普通”球面的透镜。虽然研磨非球面也是可能的,如抛物面或双曲面,但更昂贵。非球面的使用也可以减少透镜的总数:一个非球面透镜可以达到两个球面透镜的效果,或多个非球面镜可以达到球面镜不能达到的效果。

任何时候,非球面镜头都是屈指可数的,他们通常是同样的球面镜头价格的两到三倍。通常只有大光圈镜头使用非球面镜,并且通常只有一个镜片使用非球面。

随着镜头设计和玻璃制造的提高,非球面变的越来越不必要。然而,Tamron的“混和非球面”镜头提供了很好的校正,又避免了树脂的缺点,也许是非球面在为了存在的唯一方式。

3.4、反差和透镜数量

你现在可能认为,使用足够的透镜,正确的种类和正确的形状,就可以制造几乎任何镜头。大体上来说,就是这样。但一个不能逃避的事实是,更多的透镜,意味着更低的反差。虽然多层镀膜可以大幅度减小镜片表面的反光,但还无法完全消除,这些反射的杂光降低了反差。

早期无镀膜镜头在每个镜片表面可以反射百分之五到十的光线,这就是为什么要尽量减少镜片空气接触面的数量。比如,Zeiss 50mm f/1.5 Sonnar只有六个镜片空气接触面,而Leitz 50mm f/1.5 Summarit有十个。Summarit分辨率更高;但Sonnar的反差更大,以至看起来更锐利。

如今镜片表面的反光率只有大概百分之1.5到0.01。廉价镜头的镀膜效果也较差,而昂贵镜头虽然有较多镜片,但镀膜质量也更高,使得反差更高。

镀膜使用了光的“干涉”原理,镀膜的厚度必须是光波长的四分之一。显然,一层镀膜只能减弱一种波长(颜色)光线的反射。多层镀膜可以减弱多种波长光线的反射。不管其他厂商怎么说,Leitz看起来应该是最早使用多层镀膜的厂家,在五十年代晚期。

镀膜和多层镀膜似乎使遮光罩失去了以往的重要性,但有些情况下好的遮光罩仍然可以产生惊人的效果。理想的遮光罩应该适于底片的长宽比,并且可调长度。这在大中幅设备中很普遍,但在35毫米系统中几乎没有。有些人把中幅机的遮光罩用在35毫米镜头上。

3.5、制造工艺

无论你的镜头设计的多么好,理论上能到达多么高的水平,如果制造不当,一起都前功尽弃。精确的镜头到胶片距离是最明显,也是最容易做到的。还有,镜头的组装必须达到不可想象的精确;所有镜片的轴心都必须完全吻合;每一个镜片都必须精确的固定在镜桶上。固定必须非常牢固,不然镜头掉落或受到碰撞时就会改变结构。一支昂贵的镜头将得到非常精密的组装,以及在每一步的测试和试验。一支廉价镜头可能轴线没有完全对齐;或者虽然对齐了,但在日常使用中的碰撞就可能倒置镜片位移。

对焦机构必须精确和顺畅,并且耐用。光圈和叶片,以及相连接的机构也必须顺滑。所有螺丝和压环必须拧紧,并且保持不变。廉价镜头比昂贵的镜头更容易松动,虽然很大程度取决于你怎样保养镜头。比如说,骑摩托长途旅行,肯定对镜头不利。

3.6、材料

与使用方式比起来,镜头卡口使用的材质并不太重要。即使塑料也没什么不可以,因为那毕竟不是轴承表面,并且如果它的强度足够应付日常的积压和拉伸。轻金属合金可以替代黄铜,如果它们做得当的表面处理(通常是电镀),但钢(除了不锈钢)应该谨慎使用,如果有腐蚀的可能。对于接触面,特别是卡口,较硬的材质如不锈钢或厚镀层的黄铜,显然要比裸露的黄铜或轻金属合金更合适。

一个常识是,耐用意味着重量,虽然有很多中方法可以不使用黄铜制造耐用的镜头。一个真正优质的镜头如果正常使用,可以用上几十年,即使是专业人士的粗暴使用。一个廉价镜头,虽然刚开始还不错,但无法保持那么久。

3.7、分辨率

分辨率,即一个镜头可以表现的细节的多少,显然非常重要,并且基于平均的视力和图片尺寸,很容易设定锐度的标准。正常视力的人可以分辨约一分的弧度,或大约相当于在3米的距离看到白背景上的黑头发。使用传统摄影术语来讲,约等于在25厘米的距离观看照片上的8线对/毫米。因此,从扩印照片时的放大率就可以大致计算出底片上需要多大的分辨率,也就是用放大率乘以8 lp/mm(线对/毫米)。比如4x6英寸照片是4倍放大率,所以在底片上需要4x8=32 lp/mm的分辨率;6倍放大率(即8x10英寸或20x25厘米照片)就需要48 lp/mm。

在实际中,我们需要底片上的分辨率比上面的计算结果要稍微高一点,因为放大过程中要损失一些锐度;并且放大率越大,需要的“多余”的分辨率就越多。因此,如果理论计算需要32 lp/mm,那么实际上有35-40 lp/mm就应该可以;但如果理论上需要底片上有64 lp/mm,实际上可能需要80 lp/mm。很大程度取决于放大镜头,以及放大时对焦的精确;而对于扫描底片,扫描仪类似于一个完美的放大机,因此在过程中损失的分辨率较少。胶片本身也很重要,慢速、细颗粒的胶片比高速、粗颗粒胶片的分辨能力更强。

然而,分辨率在理论上还受到绝对的制约。撇开深奥的理论不说,一个明显的定律就是,衍射对分辨率的限制,以lp/mm为单位,在百分之五十的反差,分辨率的顶限是1000/n,这里n是光圈值。因此,在f/2衍射限制的分辨率是500 lp/mm;在f/4为250 lp/mm;而f/8就限制在125 lp/mm。实际上,100 lp/mm或稍微高一点,是普通用途胶片可以记录的最高分辨率,即使是用来获得最高的锐度。1000/n定律也解释了为什么35毫米相机的镜头很少用小于 f/16的光圈,因为在f/16分辨率已经限制在62.5 lp/mm。在f/22时,降低到45 lp/mm;而f/32时只有31 lp/mm。

另一方面,我们可能太注重这些数据了。其实45 lp/mm已经给予6x9英寸照片可以接受的效果,虽然再小的分辨率就可以看出差别。并且1000/n从理论上来讲可能被认为太苛刻,即使1500/n在某些情况下被认为是刚刚合适的标准。

为了制作一张16x20英寸(40x50厘米)的照片,一张35毫米底片需要放大约16倍,但128 lp/mm在底片上却是不可能的。然而,通常我们不会在25厘米的距离观看这么大的一张照片,很可能是在至少两倍的距离上观看。这使得分辨率的标准随着观看距离而改变,因此两倍的观看距离将使需要的分辨率减少一半,即64 lp/mm。这里很容易看出,为什么35毫米相机可以如此流行,因为它在各种情景下都刚好适应了这个“真实世界”的需求。

仍然使用上面16x20英寸的例子,如果底片是6x7厘米,只需放大约7倍。即使我们仍坚持照片上8 lp/mm的标准,底片上也只需要56 lp/mm而已;而且如果我们可以接受照片上的4 lp/mm,那么底片上只需要28 lp/mm的分辨率。如果我们使用4x5英寸的底片,放大率只有4倍,那么底片上只需32 lp/mm(严格标准)或16 lp/mm。这不只演示的大幅底片的显著优势,也同时解释了为什么大幅机的镜头可以收缩到比35毫米镜头更小的光圈。如果4x5底片上需要16 lp/mm的分辨率,那么用f/64才使衍射的限制刚刚达到。这也解释了另外一件事,就是一些镜头是怎样同时适用于35毫米和中幅相机的:当装在35毫米相机上时,使用的只是镜头像场的中央部分,也就是分辨率最高的部分;而当装在中幅相机上时,像场边缘的分辨率虽不高,但已经够用。

有了这些数据,你可以对分辨率图表加深理解,但分辨率不应被单独考虑。

3.8、反差

想象两支镜头同样拍摄64 lp/mm的标板,但反差不同。反差高的镜头成像是白和黑,而反差低的镜头成像是淡灰色和深灰色。高反差镜头的成像看起来更锐利。

这没有什么吃惊。令人吃惊的是,虽然高反差镜头的成像看起来更锐利,但低反差镜头可以到达更高的分辨率,比如80 lp/mm。前文提到过,在30年代,Leica镜头偏重于分辨率,而Contax镜头倾向于高反差,这就导致的双方支持者的论战。双方都说自己的镜头更 “锐利”,当然,他们说得都对,或者说,都错。

这主要取决于镀膜,但也与新型玻璃或者新的光学设计有关。现代的镜头比早期镜头有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大的反差。但即使如此,分辨率和反差仍然需要折衷。镜头的镜片越多,反差越低,仍然是不变的定律,原因已经说明。

3.9、眩光和鬼影

“眩光”可以指两样东西。有些镜头是由于内部反光问题,被称为“flary”(意为闪耀着亮光,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镜片反光白花花的)。但是,通常眩光是指内部反射依然可见,而不是指导致劣质的成像。典型的,眩光将导致高光向外溢出,因此亮部周围通常会围绕着一种光辉。也有时镜头会产生一个主像和一个附属的 “鬼影”,比如日光灯管或路灯。现代的镀膜技术使其不再是一个大问题,但偶尔还是会发生,尤其是廉价的变焦镜头和超大光圈镜头。去除滤镜能减轻类似问题。

一种常见的内部反射是当光线直射入镜头时,产生光圈形状的影像。有些人喜欢这种效果,但有些人讨厌。对于内部反射,一个设计合理的较深的遮光罩将能有效减轻眩光和鬼影。

3.10、场曲

很少有镜头能把一个纯平的景物投射到一个纯平面上。相反的,它们会形成一个弯曲的或碟状的成像:中央距离镜头最远,边缘较近。有些早期相机为了配合这一点,将胶片平面做成曲面。不过,通常上,设计者尽量使镜头的像场更平,使其可以在平整的底片上的成像可以接收。

场曲是导致镜头成像从中央向四周逐渐变差的原因之一,这在超大光圈镜头和变蕉镜头上更严重。对于单反相机,通常以画面中央对焦,因此边缘可能会变软,但如果边缘没有什么主体的话,这就不成问题。

3.11、底片的平整

前提到过镜头成像在“平整”的底片上。有些相机的底片比其他的要平整很多;然而,不平整很可能会帮助提高锐度。如果把机身装上废片,使用B或T门从前方看,可以发现底片有一点点弯曲。如果碰巧的话,这刚好符合了像场的碗或碟状弯曲。这可能就是为什么战前的 Leica比它能够达到的还要锐利:底片不是绝对平整,并且Elmar镜头的像场弯曲,两者似乎可以经常完美结合。但有些机器的底片会比其他平整一些,这也就是旧Leica的个体差异大的原因。

3.12、畸变

主要有两种,即桶形畸变和枕形畸变。传统上,广角镜头会产生桶形畸变,鱼眼镜头是利用桶形畸变的例子;远摄镜头通常产生枕形畸变;廉价(或早期)变焦镜头可能两种都有,在广角段产生桶形畸变,在长焦端是枕形畸变。

如果你拍摄边缘有直线的景物,畸变就很容易被察觉。但通常你很难在取景器里发现,因为有时取景器本身的光学系统也是有畸变的,不过畸变确实产生在底片上。当然,严重的畸变可以从取景器中观察到。

使用24毫米或更广的超广角镜头,在边缘的圆圈将变成椭圆。使用网球可以很明显的验证,正如许多摄影书籍中的例子;但是当一个人的头产生这样的畸变时,可能会很恐怖。

对于这种畸变你无计可施,因为这是光学角度过大造成的。弯曲的焦平面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很难做到。绝大多数设计者都选择放弃寻找正确的像场弯曲度,而愿意保存这种危害不大的广角畸变。

3.13、照度

一支完美的镜头,像场各处的照度都是相同的。一个长焦镜头(非远摄结构)像场中照度的不均匀可能很难察觉;但对于广角镜头和一些变焦镜头的某些焦段,可能很明显。

成像边缘失光(暗角)可以由两种原因造成。一种是机械遮角,即由镜头的结构造成的:光线进入镜头的角度越斜,被透镜边缘、镜头卡口或内部遮挡的就越多。大的前组和后组镜片可以减轻这种遮角,这也是为什么一些变焦镜头的暗角很严重:为了体积和便携,成像照度被用来进行折衷。

另一种叫做cos4暗角,这个名称是因为一束光照射在一个平面上的亮度与入射角的余弦(cos)的4次方成正比。对于传统超广角镜头(非反远摄结构),成像边缘的光线相当斜,照度也随之减弱。解决cos4暗角的唯一方法是使用一种渐变滤镜,中央深色,边缘浅色。具我们所知,只有一只35毫米镜头使用过这种系统,就是Zeiss Hologon 15mm镜头,一支极少见的收藏品。

3.14、'X'因素(未知因素)

即使你考虑了以上所有因素,以及一些含糊不清的技术,镜头制造中仍有一小点魔力。对此曾有过多种多样的表达。我们的祖父曾谈起过一些镜头的 “Plastic rendition”,意思说照片有三维空间感(当时“plastic”的意思)。现今,我们可能会说某一镜头有很好的“层次”(gradation)感,虽然,当被追问时,我们也很难解释那到底表示什么。但是,无可质疑的,确实有些镜头有着特殊的魔力,其中我们拥有的就包括了一支21mm f/4 'mirror-up'(使用时需锁上反光镜) Nikon;另一支21mm f/4.5 Zeiss Biogon;一支58mm f/1.4,为Nikon F生产的第一款f/1.4;三支中的两支35-85mm f/2.8 Vivitar Series One varifocals变焦镜头;以及一支(大画幅)150mm f/6.3 Tessar。这种“魔力”甚至在同一款的不同个体上都不一定存在,但当你发现时,你会意识到。

3单反摄影入门基础知识有哪些?

1、光圈

光圈越大(数值越小),曝光量增多,画面越亮,背景虚化模糊,适合拍摄人物。

光圈越小(数值越大),曝光量减少,画面越暗,背景清晰,适合风光摄影。

2、快门速度

快门速度越快,曝光时间短,进光量少,画面偏暗,适合拍摄运动。

快门速度越慢,曝光时间长,进光量多,画面偏亮,适合拍摄静物。

3、感光度ISO

感光度越高,感光元件越灵敏,曝光量越多,画面偏亮,噪点越多,画质受损。

感光度越低,感光元件不灵敏,曝光量越少,画面偏暗,噪点越少,画质变好。

4、焦距与视角

焦距越长,拍摄视角越窄,可以拉近放大拍摄物体,背景虚化。

焦距越短,拍摄角度越广,可以拍摄更多物体,背景清晰。

5、三分法构图

利用横竖两条竖线将画面等分成9块区域,拍摄时可以将拍摄主体放在横竖两条线条上构图,最佳构图位置是横竖线条的4个交叉点,三分法构图是容易上手的一种构图方式。

6、相机的拍摄模式

全自动模式:由相机控制各项参数。

程序自动P档:相机自动设置参数,人为通过曝光补偿控制亮暗。

光圈优先A/AV档:人为控制光圈,快门速度感光度由相机控制。

快门优先S/TV档:人为控制快门速度,光圈感光度由相机控制。

手动模式M档:人为设置曝光参数。

好了,单反镜头知识入门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单反镜头的基本知识、单反镜头知识入门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

tags:

关于我们

财广雨轩策划百科每天更新各类行业经验知识问答,不定期的更新行业经验问答,经验知识解读,生活经验知识科普,以及各种百科经验知识等,学知识,涨见识,就来财广雨轩策划经验网!

最火推荐

小编推荐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0-2022 财广雨轩策划 · 网站地图 · 内容地图 · XML地图 ·白山市浑江区财广百货店 版权所有 备案:吉ICP备2022009124号-5,